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且 F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9∶7 、 9∶6∶1 和 15∶1,那么 F1 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1∶3、 1∶2∶1 和 3∶1
B.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自交,若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出现 6∶2∶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 AA 或 BB 致死现象
C.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配子比例
D.测交可以判断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也可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很多动物的野生型毛色呈现深浅相间的环纹,这是由于它们的每一根毛上都带有一段黄色的区域,其余部分为黑色。
(1)黑色动物的毛上没有这种黄色条纹,每一根毛的所有区域都是纯黑色的,这种毛色称为非环纹,真实遗传的环纹小鼠与非环纹小鼠杂交,皆为环纹,中环纹与非环纹之比为3∶1,用A表示环纹基因,a表示非环纹基因,则中环纹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__。
(2)有一些小鼠的毛色呈黄棕色环纹称为cinnamon。这种小鼠的每一根毛上原有的黑色区域变成了棕色。将之与野生型环纹小鼠杂交,皆为野生型,中野生型与cinnamon之比为3∶1。用B表示野生型毛色上黑色基因,b表示棕色基因,该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_______定律。
(3)真实遗传的cinnamon小鼠与真实遗传的非环纹(黑色)小鼠杂交,都为野生型,则的基因型为________。自由交配,中除了上述三种毛色外,出现了一种新的毛色类型,呈现像巧克力一样的纯棕色称为chocolate,该种小鼠基因型为________,中小鼠的毛色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A、a与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4)白化鼠(红眼,白色毛)来源于等位基因C、c的纯合隐性突变。C、c与A、a和B、b基因分别独立遗传。现有4个不同的白化品系,与纯合的野生型杂交,产生的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品系 | 后代表现型及数量 | ||||
野生型 | 非环纹(黑色) | cinnamon | chocolate | 白化 | |
1 | 87 | 0 | 32 | 0 | 39 |
2 | 62 | 0 | 0 | 0 | 18 |
3 | 96 | 30 | 0 | 0 | 41 |
4 | 287 | 86 | 92 | 29 | 164 |
由此推测这品系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该品系的野生型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果蝇E(有眼)和e(无眼)基因位于Ⅳ号点状染色体上,因Ⅳ号染色体的信息量在基因组中占比少,三体和单体都能存活并繁衍后代。假设三体分离都遵循“一极2条,另一极1条”的原则,现用ee二倍体无眼雌果蝇来测有眼三体雄果蝇的基因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
A.该种变异类型与猫叫综合征一致,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B.Ⅳ号染色体增加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C.如果后代果蝇有眼∶无眼=3∶1,则三体基因型是EEe
D.如果后代果蝇有眼∶无眼=1∶1,则三体基因型是Eee
雌雄异株的某二倍体植物有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3个品系。研究发现植株的性别及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植株的性别由A/a控制,花色则由D/d与E/e共同控制(DE个体开红色花,ddee个体开白色花,其余开粉色花)。回答下列问题。
(l)这3对等位基因共同遵循的遗传定律有____和____。
(2)取某植株的花药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了雄株和雌株,说明控制雄性的基因是____(填“A”或“a”)。
(3)用红色花和粉色花的雄株分别与白色花雌株杂交,获得的子代植株雌雄比例均为1:1,且只开白色花。研究者分析实验结果后作出了“雌配子活性均正常,但雄配子只要含D或E则无活性”的假设。若该假设成立,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 ,实验所用粉色花雄株产生的有活性的花粉的基因型为____,该粉色花雄株与一株红色花雌株(花色基因型与实验所用红色花雄株一致)杂交,后代中粉色花雌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
玉米是常见的遗传实验材料。下图一为玉米的传粉示意图,图二是不同的传粉方式。
(1)图一玉米的传粉方式是__________(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若在传粉时节正好遇上连续阴雨的天气,为了提高产量,可以采用___________(填“喷洒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或“人工授粉”)的方法。
(2)图二是针对相对性状非甜和甜的三种不同的杂交方式,能够区分显隐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玉米籽的一对相对性状饱满(A)对皱缩(a)是显性,基因型Aa的玉米,因基因A所在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A的卵细胞只能与含a的精子结合成合子,则该玉米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
(4)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玉米植株中,体细胞含2个A的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①现有一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上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且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有人推测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他的推测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
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F1_______________,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位于p上,基因a位于q上。
在一种圆眼刚毛果蝇中存在某种致死现象,某科研小组将一对圆眼刚毛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发现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题述两对性状对应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在子代圆眼刚毛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6
C.在子代圆眼截毛雌果蝇中杂合子占1/2
D.继续将子代中的圆眼截毛果蝇进行杂交,后代雌果蝇中纯合子占3/4
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M1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高B低C低)植株,与M2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只出现(A高B低C低)和(A低B低C高)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一定是1:1
B.从M2自交一代中取纯合的(A低B高C低)植株,与M3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其杂交一代中,纯合基因型个体数:杂合基因型个体数一定是1:1
C.M3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小段没有配对,说明其中一个同源染色体上一定是由于基因敲除缺失了一个片段
D.可从突变植株自交一代中取A高植株与B高值株杂交,从后代中选取A和B两种成分均高的植株,再与C高植株杂交,从杂交后代中能选到A、B和C三种成分均高的植株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
C.♀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
D.♀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某遗传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自然人群中,该病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60。下图是该地区两个有一定关系的家庭的有关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6号个体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9号个体携带的该病致病基因来源于1、2号个体
B.系谱图中1、4、5、7号个体都是杂合子
C.若5、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则该孩子表现正常且携带该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D.8号个体与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122
如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依次是 ( )
A.2、3、4 B.4、4、4 C.2、4、4 D.2、2、4
果蝇的体色有黄身(A)、灰身(a)之分,翅形有长翅(B)、残翅(b)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现型比例为5:3: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体色、翅形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
C.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其子代有3种表现型
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2/5
家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雄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有时家蚕能进行孤雌生殖,即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原细胞的一个极体结合,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雄蚕细胞中最多可含有4条Z染色体
B.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最多是2条
C.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9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D.某雌蚕发生孤雌生殖,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雄=2:1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有
①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②研究时采用单因素到多因素的方法
③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
B.用小球藻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
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半乳糖血症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若这个儿子与一个半乳糖血症携带者的女性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理论上患半乳糖血症女儿的可能性是
A.1/12 B.1/8 C.1/6 D.1/3
控制果蝇的刚毛(W)和焦刚毛(w)、长翅(V)和残翅(v)、细眼(R)和粗眼(r)三对等位基因,已确定分别位于X、Ⅱ、Ⅲ号染色体上。而控制正常肢(B)和短肢(b)的一对等位基因,未确定在Ⅱ、Ⅲ号中哪一号染色体上。各种野生型(显性性状)均为纯合子。现有若干只野生型和各种变异类型(隐性性状)雌雄果蝇可供实验,请回答:
(1)已确定在染色体上分布的三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
(2)用野生型雄果蝇与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交配,F2中出现焦刚毛残翅粗眼雌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
(3)用某种野生型果蝇与相应变异类型杂交,F1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全为野生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要探究正常肢(B)和短肢(b)基因是在Ⅱ号染色体上还是在Ⅲ号染色体上,实验设计的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相关问题:
(1)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
①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 (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
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 ;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
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 。
②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Y、y,R、r)控制。只要 r 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
细茎,当只含有 R 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 YyRr 的植株自然状态
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
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对实验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 F 2 性状分离比接近于 3:10:3,据此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
对基因控制。
②若第一对基因以 A、a 表示,第二对基因以 B、b 表示,第三对基因以 C、c 表示……,以此类推,则
实验一 F 2 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 。
③为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将实验一 F 1 正常株、实验二 F 1 正常株与基因型为 的植株测交,实验一 F 1 正
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实验二 F 1 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 。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其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基因B产生的 miRNA能与基因A产生的mRNA互补配对,抑制基因A的表达,而基因b无此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两个纯种白花品系杂交,F1全为白花,F2中白花:黄花=13:3。
①F2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____。
②F2的黄花植株自交,每个植株所结种子分别播种在一个单独的区域,形成多个株系以供筛选,此选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株系的占株系总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让F1分别与两个亲本杂交,一组的子代全为白花,另一组的子代为____________。
(3)上述实例说明,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