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山东省济南市某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细胞的分子组成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10-14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________    。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 分解产生的。

(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  ________  元素营养。

(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  ________  法,分别统计  ________  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  ________  (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

①好氧      ②光合放氧      ③厌氧      ④兼性厌氧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    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1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能量  蛋白质

2NP

3)五点取样  各种害虫

4)①③④

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

本题考查了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的原因、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审题能力,难度适中。

分析题图:出现富营养化的水体流经稻田时,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等元素营养。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流出稻田的水体中有机物大量减少。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1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能量 。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2)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含量过高造成的,故鱼塘富营养化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元素营养。
3)该稻田呈正方形,可采用五点取样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而进行光合放氧的微生物是生产者,不分解有机物。

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水稻与藻类竞争光照和营养、同时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因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

2.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生理节律(生物钟)的分子机制”。获奖者利用果蝇作为模拟生物进行研究发现:PER基因编码的PER(蛋白质)被TIM蛋白绑定后,会在夜间聚集到细胞核中抑制PER基因的活性,而PER在白天被分解,使PER的含S在细胞中呈现周期性变化,刚好和昼夜节律相吻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学上将①②过程合称为______PER蛋白的含量在细胞中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______
2)如果控制小鼠生物钟的器官发生了病变,还会对其体内的______调节产生明显的影响。
3)当我们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便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其原因是______

难度:
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5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基因的表达;昼少夜多;体温调节和水平衡;昼夜节律和细胞内PER蛋白含的(昼少夜多)周期性变化不同步

解:(1)分析图解可知,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两个过程合称为基因的表达。根据题意可知,PER基因编码的PER(蛋白质)被TIM蛋白绑定后,会在夜间聚集到细胞核中抑制PER基因的活性,而PER在白天被分解,因此PER蛋白的含量在细胞中昼少夜多。
2)下丘脑能够控制生物节律,同时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调节中枢。
3)当我们坐飞机跨越多个时区时,便会出现“时差”倒不过来的情况,其原因是昼夜节律和细胞内PER蛋白含的(昼少夜多)周期性变化不同步。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表达    昼少夜多
2)体温调节和水平衡(多答血糖平衡调节不扣分)
3)昼夜节律和细胞内PER蛋白含的(昼少夜多) 周期性变化不同步
分析图解:图中①表示转录,②表示翻译,③表示PER蛋白与TIM蛋白结合。
本题结合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的过程图解,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答题。

3.

土壤中大部分磷与 Ca2+Al3+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导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的曲霉,并比较其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效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培养基:称取葡萄糖10gMgSO47H2O 0.3g、羟基磷灰石5g、(NH42SO40.5gNaCl 0.2gKCl 0.2gMnSO4 0.03gFeSO47H2O 0.01g、琼脂20g,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L,调节pH______性,灭菌并冷却,加入无菌的链霉素和氯霉素溶液,混匀后倒平板。链霉素和氯霉素属于抗生素,其作用是______
2)制作土壤悬液:称取适量土壤,溶于______,并进行梯度稀释;该过程应在______附近进行。
3)目的菌的分离与鉴定:将少量稀释液滴于培养基,用______将样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培养后得到单菌落,鉴定出多种溶磷曲霉比如黑曲霉。若要保存鉴定的菌种,可在菌液中加入无菌且适量的______,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
4)黑曲霉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溶磷效果的比较:将黑曲霉接种到平板A(含磷酸钙)和平板B(含磷酸锌)上,25°C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溶磷圈的直径分别为5.8cm3.8cm,对应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3cm1.2cm(见图)。由此可得出黑曲霉对______(填“磷酸钙”或“磷酸锌”)的溶磷效果较好,理由是______

难度:
知识点:微生物的利用
使用次数:173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酸;抑制或杀死细菌等杂菌;无菌水;酒精灯的火焰;涂布器;甘油;磷酸锌;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反应溶磷能力,而含磷酸锌的平板对应的此比值较大

解:(1)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从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可推测抗生素的作用是杀死细菌等杂菌。
2)溶解土壤要用无菌水;稀释时应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
3)涂布时所用的工具是涂布器,在-20°C保存菌种的方法为甘油管藏法,需要在菌液中加入适量甘油。
4)由于不清楚菌落大小是否相同,因此黑曲霉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溶磷的溶磷能力应通过比较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来判断,比值越大,说明溶磷能力越强。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可知黑曲霉对磷酸锌的溶磷效果较好。
故答案为:
1)酸    抑制或杀死细菌等杂菌
2)无菌水    酒精灯的火焰
3)涂布器   甘油
4)磷酸锌    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反应溶磷能力,而含磷酸锌的平板对应的此比值较大
微生物的分离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菌种的保藏有临时保藏和永久保藏。据此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培养基成分、作用、以及制作流程,菌种的分离和保存,特性判断的相关知识与应用分析,要求学生学会根据情景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4.

    为探究某种南瓜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质、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人员对南瓜进行人工授粉后,定期随机抽取种子,测定其中上述三种成分的含量,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

(1)授粉后第3周,种子中积累速度最快的物质是__________。从种子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有机物种类分析,授粉后还需要适当增加的肥料有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成熟后期________水含量大幅减少,降低了种子的____________,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3)南瓜授粉7周后,随着植株中________(填一植物激素名称)含量增加,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叶片萎蔫干枯,种子逐渐进入休眠状态。

难度:
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32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淀粉 氮肥、磷肥 种子成熟后期,合成了大量的脂质和蛋白质,除CHO外,脂质中还含有元素NP,蛋白质中还含有元素N
(2)
自由 呼吸(代谢)强度
(3)脱落酸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有机物的元素组成,自由水和脱落酸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蛋白质和脂质的组成;理解新陈代谢越旺盛,自由水含量越多;了解脱落酸的功能,属于中档题.
分析曲线图:脂质蛋白质的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加;糖类占种子的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转化成脂肪。
1)授粉后第3周(21天),种子中积累速度最快的物质是淀粉.从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成熟后期,合成了大量的脂质和蛋白质,脂质中含有NP元素,蛋白质中含有N元素,授粉后还需要适当增加的肥料有氮肥、磷肥。
2)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含量大幅减少,种子的呼吸(代谢)强度降低,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3)南瓜授粉7周后,随着植株中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细胞分裂,叶片萎蔫干枯,促进种子进入休眠状态。

5.

根据细胞内底物进入溶酶体腔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细胞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自噬三种方式,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______(填结构),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______。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2)通过微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供细胞代谢使用。研究表明,溶酶体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内的pH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请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______。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该受体除了能______外,还能______,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难度:
知识点: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单元测试
使用次数:197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内质网;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导致酶活性降低;专一性(特异性);(特异性)识别复合物;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

解:(1)分析图1,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体或内质网。该过程存在生物膜的分离和融合,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并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图2中,通过微自噬,分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细胞质基质供细胞代谢使用。研究表明,溶酶体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内的pH5左右,若有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这是由于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导致酶活性降低。
3)图3中,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说明该种自噬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一性(特异性)。从图中可看出,分子伴侣-底物复合物形成后,将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结合,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底物就变成了链状物,即该受体除了能(特异性)识别复合物外,还能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以保证底物分子顺利进入溶酶体。
故答案为:
1)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        内质网       一定的流动性
2)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导致酶活性降低
3)专一性(特异性)     (特异性)识别复合物       促进底物分子去折叠(改变底物分子结构)
分析图解:
1,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白质被一种双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体,接着自噬体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
2,某些颗粒性物质通过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溶酶体,然后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
3,一些具有一定序列的可溶性胞质蛋白底物经分子伴侣识别后才可进入溶酶体。
本题以细胞自噬为素材,结合图解,考查溶酶体的功能、生物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溶酶体的功能;识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填空题 (共1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12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中等
7
58.33%
偏难
2
16.66%
容易
3
25.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5
41.66%
填空题
1
8.33%
选择题
6
50.0%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1
8.33%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单元测试
4
33.33%
微生物的利用
1
8.33%
细胞的分子组成
5
41.66%
细胞的结构
1
8.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wangtingju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