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
A .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 “ 绿色水库 ”
B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 .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 CO 2 ,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 A 、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 A 不符合题意;
B 、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保障农业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 B 不符合题意;
C 、 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 C 符合题意;
D 、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 CO 2 ,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
我国自古 “ 以农立国 ” ,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 .秸秆还田 B .间作套种 C .水旱轮作 D .尿泥促根
D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优点有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详解】 A 、 农田生态系统中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储碳量,该过程主要是利用了物质循环的特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直接关系, A 不符合题意;
B 、 采用间作、套种的措施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其原理是保证作物叶片充分接收阳光,提高光能利用率,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直接关系, B 不符合题意;
C 、 水旱轮作改变了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使害虫难以生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直接关系, C 不符合题意;
D 、 尿泥促根与生长素(类似物)密切相关,与题意相符,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
在 2022 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 不属于 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血糖 C .肾上腺素 D .睾酮
A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 A 、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A 符合题意;
B 、 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不符合题意;
C 、 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不符合题意;
D 、 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根尖解离后立即用甲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 .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 .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 .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 A 、 根尖解离后需要先漂洗,洗去解离液后再进行染色, A 错误;
B 、 将已经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后 ,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个载玻片,需要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再进行观察, B 错误;
C 、 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此时为使视野清晰,需要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C 正确;
D 、 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据图可知,图示中期细胞位于左上方,故需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将分裂中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D 错误。
故选 C 。
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 错误 的是( )
A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 .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用 DNA 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D
【分析】 1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 — 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 提出问题 → 作出假说 → 演绎推理 → 实验验证 ( 测交实验 ) → 得出结论。
2 、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 — 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 、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 T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步骤 : 分别用 35 S 或 32 P 标记噬菌体 →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4 、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 DNA 的结构。
【详解】 A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杂合子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发现了遗传规律, A 正确;
B 、摩尔根等基于果蝇眼色与性别的关联,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正确;
C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 32 P 和 35 S 标记 T2 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通过对比两组实验结果,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 正确;
D 、沃森和克里克用 DNA 衍射图谱得出了 DNA 的螺旋结构, D 错误。
故选 D 。
本卷还有17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崔松涛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