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花粉(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中最大的区别是
(2)接种的花粉要处在单核期,此时需要用显微镜观察染色的花粉,月季的花粉通常用
法染色。
(1)一种是脱分化后产生愈伤组织,另一种是脱分化后直接产生胚状体。
(2)醋酸洋红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请指出下列对照的作用:
(1)将未接种(或接种无菌水)与接种的培养基同步培养 。
(2)选择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将土壤样品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和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上同步培养 。
(1)排除培养基被杂菌污染对实验组造成影响
(2)确认该选择培养基对微生物有选择作用
相传,清康熙八年,安徽省一进京举子王致和,京考未中,为了生存和准备下一次的考试,便做起了卖豆腐的生意。一天,他发现没卖出的豆腐长了白毛,深感苦恼,但又不舍得丢弃,便将豆腐装入坛内,撒上许多盐腌了,然后密封起来。他继续苦读,到了秋末他才想起此事。打开坛子,一股臭味散发出来,豆腐也变成了青色。他试着尝了一块,没想到“闻着臭,吃着香”。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现在的腐乳制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白毛”是 。
(2)“变成了青色”、“闻着臭”是缺少了 的环节。
(3)“吃着香”说明王致和在防止微生物污染方面做得好,具体表现在 。
(1)毛霉(的白色菌丝)
(2)加卤汤(装瓶)
(3)(装坛),撒许多盐,密封
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原始生命向细胞进化所获得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是生命物质外面出现了一层膜性结构,即细胞膜。原核细胞向真核细胞进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在细胞内分化出各种膜包围的结构。
资料2:科学家将胰岛B细胞培养在含有35S的培养液中,不同的时间段在细胞的不同位置检测出了放射性,最终在细胞膜和细胞外也检测到了放射性。
资料3: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呈现暗-明-暗三层结构,因此提出了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静态“三明治”模型,但因为不能很好的解释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生物现象而受到科学家的质疑。随着观察和实验深入,又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1)资料1中,细胞膜及细胞内分化出的各种膜共同构成了细胞的 ,植物叶肉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膜是 和 。
(2)细胞中分化出各种膜结构的进化意义是: 。
(3)资料2中,最终在细胞膜上检测到放射性,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 。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先后可以在哪些膜结构上检测到放射性?
(5)现在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生物膜模型称为 ,此模型与罗伯特森提出的静态“三明治”模型相比,最主要区别是:① ;② 。
(1)生物膜系统 线粒体内膜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将细胞分隔成小区室,为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让生化反应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
(3)蛋白质
(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5)流动镶嵌模型 蛋白质镶嵌或贯穿与脂质之间 蛋白质和脂质是运动的
回答问题:
(1)萃取胡萝卜素时用石油醚作萃取剂效果较好,原因是石油醚 。
(2)提取的胡萝卜素用纸层析法进行检测,检测开始时的图解如下图(2cm处为样品,A、D为标准样品,B、C为萃取样品),分析检测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若样品B、C有与A、D平齐的色素点,则说明萃取样品中含有B-胡萝卜素,否则说明萃取样品中不含B-胡萝卜素
B.若样品B、C含有与A、D不平齐的色素点,则说明萃取样品中含有不同于B-胡萝卜素的色素
C.若四处样品均未出现色素点,最可能是石油醚没及了点样
D.若样品B、C有与A、D平齐的色素点,则此平齐色素点对应色素在石油醚中溶解度相同
(1)沸点高、能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
(2)ABCD
本卷还有4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罗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