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产下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鼠出生;让无毛鼠与亲代有毛小鼠交配,产下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营养不良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
(2)控制无毛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科研人员作出上述两项判断的理由。
① ;② 。
(3)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已知无毛是由隐性基因控制,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若利用上述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其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请写出另外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最佳方案:
理由:
(2)①因为小鼠无毛性状是可遗传性状
②性状遗传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3)方案二:杂合有毛小鼠♀×无毛小鼠♂ 方案三:无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方案四:无毛小鼠♀×无毛小鼠♂ 最佳方案:方案二(与上述对应)
理由:因为方案二中亲本均 具正常生育能力,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高,为1/2;
而其它方案均存在缺点:方案一后代无毛小鼠出现概率较低,为1/4,方案三、方案四中纯合隐性毛雌鼠繁殖能力低,哺乳困难。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1)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a、b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和
(2)图中①②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 ; ; ; 。
(3)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 ,用于③过程 。
(4)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 。①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 层膜结构。
(5)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1%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其他环境条件一致,叶绿体中[H]和ATP含量将 。
(6)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
(7)写出该植物无氧呼吸反应式: 。
(1)水; 二氧化碳(写化学式H2O,CO2不可)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3)水的光解;C3的还原(二氧化碳的还原)
(4)丙酮酸; 6
(5)上升
(6)C6H12O6+O2 CO2+H2O+能量
(7)C6H12O6 CH3CH2OH+CO2+能量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 一种细胞器。(以上均填标号)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细胞的名称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 细胞所处的时期。
(3)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 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III对应于图2中的 细胞,由III变化为IV的原因是 。
(1)④和⑤ ⑧ ②
(2)C和D 次级精母细胞 D
(3)C (4)b B 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增高。Si4+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4+。
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请你给本实验起一个名称 。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检测方法是 。
(4)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是 。
(5)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为什么会升高? 。(6)实验结论是 。
(1)探究不同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情况
(2)植物种类(或答水稻和番茄)
(3)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包括种类和数量) 检测培养液中离子的吸收情况
(4)培养液中离子的初始浓度、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培养液的温度和pH等
(5)水稻吸收水分的相对速率大于吸收Mg2+和Ca2+的相对速率
(6)植物吸收矿质离子具有选择性
本卷还有41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爬爬虫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