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首页 试卷详情
2020浙江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高考真题105062
2020浙江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高考真题105062
高中
整体难度:中等
2020-07-13
题号
评分
一、综合题 (共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1.

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1: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2:__________。

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N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

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____(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简要解释组3的实验结果:____。

②用放射性同位素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24Na+的这种转运方式属于__________。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24Na+外流量__________。

③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外,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__________神经。

难度:
知识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使用次数:11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    (2).

溶液K*Na*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    (3). 细胞外Na+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Na+通过Na+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4). 主动转运    (5). 减少    (6). 传入和传出

【解析】

【分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钠离子、钙离子、氯离子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主要是钠-钾泵(每3Na+流出细胞, 就有2K+流入细胞内。即:Na+K+ =32)的转运)。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静时主要允许钾离子通透,而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时又主要允许钠离子通透。

【详解】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浓度,因变量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因此,本实验需要有前测(如组1),组2: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钾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组3:将神经纤维置于钠离子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中,测动作电位,并记录。

2)实验结果要求以柱状图的形式呈现。画图要求:注意横纵坐标的标识,横坐标为离子浓度,纵坐标为膜电位(mV),柱状图应该有图的名称和图例,另外注意标注组别(abcde)。结果分析:溶液中钾离子浓度提高,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下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提高,动作电位的峰值上升,结果如图所示。

 

3)①组3的结果分析:细胞外钠离子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钠离子通过钠离子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②神经细胞在兴奋时钠离子内流(易化扩散),能够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神经细胞始终要维持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钠离子浓度低的状态,现将放射性24Na+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在生理溶液中检测到放射性,因此,这种转运方式属于主动转运。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抑制细胞中载体蛋白的合成和能量的释放,因此会使24Na+外流量减少。

③刺激蛙的坐骨神经,在反射中枢检测到动作电位,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至腓肠肌引起肌肉收缩。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并能预测、分析实验结果,意在培养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柑橘加工与再利用有关的问题:

1)柑橘果实经挤压获得果汁后,需用果胶酶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__________。为确定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果胶酶的果汁样品,可采用3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取各处理样品,添加相同体积的__________,沉淀生成量较少的处理效果好。②对不同处理进行离心,用比色计对上清液进行测定,OD值__________的处理效果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__________,记录相同体积果汁通过的时间,时间较短的处理效果好。

2)加工后的柑橘残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较多的果胶等。为筛选生长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从腐烂残渣中分离得到若干菌株,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__________,再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配制适宜浓度的香精油,浸润大小适宜并已__________的圆形滤纸片若干,再贴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制菌体生长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从直径__________的菌株中取菌接种到含有适量果胶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培养,若有果胶酶产生,摇晃试管并观察,与接种前相比,液体培养基的__________下降。

(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__________。

2)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__________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__________的转基因方法。

3)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__________,且不经历__________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4)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__________,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__________,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_____(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

难度:
知识点: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使用次数:195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澄清度    (2). 95%乙醇    (3). 较小    (4). 抽滤    (5). 细菌悬液    (6). 灭菌    (7). 较小    (8). 粘性    (9). 抗性基因    (10). 全能性表达充分    (11). 显微注射    (12).     (13). 脱分化    (14). 生长素    (15). 根的分生组织    (16). B

【解析】

【分析】

发芽培养基:3000mLMS培养基+1.5mgBA的溶液+0.02mgNAA的溶液+30g蔗糖+40g琼脂,再加蒸馏水至4000mL,混合均匀加热至琼脂融化后,通过三角漏斗分装至100mL,三角瓶中每瓶40mL,共100瓶三角瓶,加上封口膜后1kg压力下在灭菌锅内灭菌20分钟。

生根培养基:1000mLMS培养基+0.38mgNAA的溶液+30g蔗糖+20g琼脂,再加蒸馏水至2000mL,混合均匀加热至琼脂融化后,通过三角漏斗分装至100mL,三角瓶中每瓶40mL,共50瓶三角瓶,加上封口膜后1kg压力下在灭菌锅内灭菌20分钟。

【详解】(一)(1)由于植物细胞壁和植物细胞间果胶的存在时,果汁的澄清度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加入果胶酶使果胶降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提高果汁的澄清度。判断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可采用三种方法,①看果胶的剩余量,果胶不溶于乙醇,加入95%的乙醇,沉淀量少的即果胶的剩余量少,处理效果好,②进行离心处理,取上清液测OD值,OD值越小,说明降解越充分,果胶酶的处理效果越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抽滤,记录相同体积果汁的通过时间,固形物含量越少,时间越短,处理效果越好。

2)为筛选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需从腐烂残渣中分离菌株,用无菌水配制成细菌悬液,再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待筛选。由于目标是筛选不被香精油抑制的细菌,因此还需准备香精油,并将其制作成滤纸片贴在培养基上,香精油需灭菌处理。观察滤纸片周围的抑菌圈,直径越小说明该菌株越不易被香精油抑制,因而成为初步待选的菌株。再进一步接种到含果胶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果胶使植物细胞粘连,若果胶被降解,则液体培养基的粘性下降。

(二)(1)设计重组质粒时,除了要含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抗性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含重组质粒的宿主细胞能够生长,因而被筛选出来。

2)转基因实验要求宿主细胞性状优良、遗传稳定性较高、全能性(细胞发育成个体的潜能)较高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

3)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比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获得丛状苗的过程时间更短,因为不需要经历脱分化的过程,而且遗传性状稳定。植物器官的分化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及适宜的激素配比,配制丛状苗生根培养基需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生长素,促进基部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根的分生组织,最终形成根。比较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可知MS培养基的浓度下降,因此可降低培养基的浓度促进生根。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果胶的降解、基因工程及植物克隆知识,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并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体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红眼♀×白眼

F1

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黑体红眼♀×灰体白眼

F1

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

F2

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

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

难度:
知识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使用次数:17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    (2). X    (3). aaXBXb    (4). 6    (5). 16/27    (6).

【解析】

【分析】

某昆虫灰体和黑体(Aa)、红眼和白眼(Bb)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因此,不用考虑同源区段。从杂交的亲本为黑体和灰体F1全为灰体,F2无论雌雄灰体∶黑体=31,可知灰体为显性,且Aa位于常染色体(若位于X的非同源区段,则F1雄性全为黑体,不符合题意)。杂交的亲本为黑体aa)和灰体AA)。同理,根据组合F2可知,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杂交的亲本为红眼和白眼F1雄性中红眼∶白眼=11,可知红眼为显性,且杂交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红眼、白眼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杂交的亲本为红眼XBXb)和白眼XbY)。F1雌性为1/2XBXb1/2XbXb,雌配子为1/4XB3/4Xb,雄性为1/2XBY1/2XbY,雄配子为1/4XB1/4Xb1/2YF2雌性中红眼∶白眼=43,雄性中红眼∶白眼=13,可知红眼中XBXB致死。因此杂交XBXbXbY)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XBXbXBY)交配,后代比例为红眼XBXb)∶红眼XBY)∶白眼XbY=111,红眼∶白眼为21,不是31

2)据分析可知,杂交的亲本为黑体红眼aaXBXb)和灰体白眼AAXbY),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XBXb。若F2灰体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随机交配的亲本为A_XBXb×A_XBYA_中有1/3AA2/3Aa,产生的F3表现型有2×3=6种。随机交配的母本为1/3AAXBXb2/3AaXBXb,雌配子为2/6AXB2/6AXb1/6aXB1/6aXb,随机交配的父本为1/3AAXBY2/3AaXBY,雄配子为2/6AXB1/6aXB2/6AY1/6aY,利用棋盘法计算,由于XBXB致死,因此F3中灰体红眼的比例为(4+2+4+2+2+2/6×6-4-2-2-1=16/27

(3)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F1中的灰体红眼雌雄性个体(AaXBY)的基因型,通常采用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即让F1与黑体白眼雌果蝇(aaXbXb)进行杂交。遗传图解的书写要注意: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配子及各种符号、子代表现型比例,注表现型中应有性别。正确的遗传图解书写如下。

【点睛】本题的切入点是基因的位置判断,快速判断基因的位置能为解答本题赢取更多的时间,从杂交F2的雌雄中红眼、白眼的比例不一致可以判断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F1黑体与灰体判断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注意雌雄比例一致不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致死判断及概率计算。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做题中注意遗传规律的总结及概率计算方法的熟练应用。

4.

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临时装片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重复几次后,可根据是否发生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

2)取新鲜菠菜叶片烘干粉碎,提取光合色素时,若甲组未加入碳酸钙,与加入碳酸钙的乙组相比,甲组的提取液会偏__________色。分离光合色素时,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导致4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__________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的现象。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测量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绘制出该色素的__________。

3)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时段,切取根尖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经染色后,__________有利于根尖细胞的分散。制作染色体组型图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细胞的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细胞增殖
使用次数:150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质壁分离    (2).     (3). 移动速率    (4). 吸收光谱    (5). 轻压盖玻片    (6).     (7). 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为植物细胞常有的现象,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成分)分开。质壁分离的原理为:①浓度差的存在,引起细胞失水,②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因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色素是光合作用中吸收和转化光能的重要物质,色素的提取常采用菠菜为原料,光合色素是脂溶性的,因此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都采用有机溶剂。色素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步骤为:研磨、过滤、画滤液细线、纸层析分离。分离出来的色素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1)活的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而死的植物细胞由于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性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此常用质壁分离能否发生来判断植物细胞的死活。洋葱外表皮细胞因为含紫色大液泡,质壁分离现象明显,常用于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2)碳酸钙有保护叶绿素的作用,未加碳酸钙,叶绿素被破坏,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类胡萝卜素偏黄,故甲的提取液偏黄。溶于酒精的四种光合色素,被附着在滤纸条的同一条线上(滤液细线),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而被扩散,且溶解度大的色素扩散得最快。因此可以利用四种色素的移动速率(扩散速率)而将四种色素分离开来。以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为纵坐标,以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物质的吸收光谱。

3)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需要将细胞分散开来,因此用10%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为了进一步使细胞分散开来,染色后,用拇指轻压盖玻片。染色体组型图是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由于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因此常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点睛】本题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材料(洋葱和菠菜)出发,考查学生对质壁分离、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以及有丝分裂实验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设计实验、创新选材的能力。

5.

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_____调节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__________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_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__

难度: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使用次数:181
复制
收藏
详情
加入组卷
【答案】

    (1). 环境容纳量    (2). 外源性    (3). 草本    (4). 未发生    (5). 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    (6). 施用除草剂    (7). 生物防治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它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类型被另一个群落类型代替的过程,可分为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字母S,又称“S”形增长曲线。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详解】1)种群的S型增长总是受到环境容纳量(K)的限制,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新杂草种群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说明其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能够调解种群数量的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

2)陆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从上往下看有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杂草属于草本层。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该农田生态系统新生了一种杂草,但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群落未发生演替。

3)要控制该杂草种群的密度,除了人工拔除外,还可进行化学防治,如施用除草剂(化学试剂),也可使用生物方法,如生物防治(如其它生物捕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增长及防治、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等,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较熟悉,且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做到知行合一。

二、选择题 (共25题)
添加该题型下试题

本卷还有2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立即下载
全选试题
编辑试卷
收藏试卷
试题总数:
30
总体难度:
中等
难度统计
难度系数
数量
占比
偏难
7
23.33%
中等
17
56.66%
基础
6
20.0%
题型统计
大题类型
数量
占比
综合题
5
16.66%
选择题
25
83.33%
知识点统计
知识点
数量
占比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3
10.0%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
6.66%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6.66%
细胞增殖
1
3.33%
种群和群落
2
6.66%
光合作用
1
3.33%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
3.33%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3.33%
微生物的利用
1
3.33%
基因的分离定律
1
3.33%
免疫调节
2
6.66%
生物基本特征
1
3.33%
生物的进化
1
3.33%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
3.3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3.33%
酶与ATP
1
3.33%
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
1
3.33%
动物个体发育
1
3.33%
细胞的结构
2
6.66%
呼吸作用
1
3.33%
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
1
3.33%
细胞的分子组成
1
3.3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3.33%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雪莉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