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r的位置如图所示。一批窄叶白花植株经诱导产生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突变。现有一株由纯种宽叶红花植株诱导得到的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发生的变异与基因M无关,且为图甲、乙、丙所示变异类型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甲、乙、丙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甲、乙、丙所示类型中的哪一种(注: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1)图甲、乙、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具体表述)。
(2)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3)结果预测:
①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型;
②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
③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1)基因突变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染色体数目个别减少(变异)
(2)①用该突变体与乙(或丙)植株杂交
(3)①后代的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之比为1∶1 ②后代的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之比为2∶1 ③后代全为宽叶红花植株
解析:(1)据题图分析,纯种窄叶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mmrr,且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结合题图分析,图甲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变成了R,发生了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图乙中一条染色体上r所在的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图丙中一条染色体缺失,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甲、乙、丙所示类型中的哪一种,可以让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与乙(或丙)植株杂交,然后通过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3)①若后代的宽叶红花植株与宽叶白花植株之比为1∶1,说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型;②若后代的宽叶红花植株与宽叶白花植株之比为2∶1(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说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③若后代全为宽叶红花植株,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GLUT4是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将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运入细胞内。在正常状况下GLUT4分布于细胞内的储存囊泡中,不起转运葡萄糖的作用,仅在胰岛素的信号刺激下,才能转位至细胞膜上,图A为正常人细胞中发生的过程,图B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细胞中发生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GLUT4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2)据图分析,饭后1小时血糖浓度升高后在胰岛素作用下恢复正常水平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在此过程中,肝糖原的合成速率________。
(3)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还偏高,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结合图示从细胞膜的组成看,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示过程说明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具体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驱动GLUT4转运葡萄糖的动力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糖蛋白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高尔基体
(2)激素调节(或体液调节) 加快
(3)胰岛素受体缺乏、转运体隐藏
(4)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结合并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转运体的数量,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
解析:(1)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GLUT4是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其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含有GLUT4的囊泡能与细胞膜结合并融合,这类囊泡直接来自高尔基体。(2)饭后1小时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根据图A,在胰岛素刺激下,含GLUT4的囊泡转位至细胞膜上并与细胞膜融合,将葡萄糖运入细胞内,使血糖浓度降低至正常水平,此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或体液调节)。由于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增加葡萄糖的去路,所以饭后血糖浓度升高以及降低至正常水平的过程中,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速率加快。(3)Ⅱ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正常甚至偏高,但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依据图B,从细胞膜组成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靶细胞膜上缺少胰岛素受体,或者靶细胞膜上转运体隐藏。(4)据图分析可知,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促进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结合并融合,增加细胞膜上转运体的数量,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由于GLUT4转运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所以其动力主要来自细胞内外葡萄糖的浓度差。
(2019·北京东城区综合练习一)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__________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__________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 ℃)和非致死低温(4 ℃),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 ℃低温“训练”后,移至-8 ℃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信息 调节 成熟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 ②一致 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 ④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解析:(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作为信息分子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成熟等。(2)①据图1可知,在常温下,两组拟南芥的存活率相同,而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不含ACC的MS培养基中的拟南芥的存活率高于含有ACC的一组,而ACC是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含有ACC的培养基中含有外源乙烯,因此,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②根据图2可知,在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存活率低于野生型,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的存活率高于野生型,说明内源性乙烯也能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即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一致。③据图3可知,与常温条件相比,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④要检验“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这一推测,可以设置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在致死低温下进行乙烯合成量的对照,即将经4 ℃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 ℃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2019·泰安调研)随着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快,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导致结构复杂、功能健全的以高等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结构单一、功能退化的以蓝绿藻等浮游植物为主的浊水态藻型水体,从而引起水华。
(1)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若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水体富营养化后大量的沉水植物死亡又会促使大量分解者分解其遗体,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从而使更多的生物死亡,我们称为“二次污染”。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
(4)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
(1)是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2)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或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 (3)(正)反馈 (4)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种间关系
解析:(1)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因此由清水态草型水体逆向退化为浊水态藻型水体是群落的演替。某湖泊发生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某种沉水植物灭绝,导致生物种类减少,基因种类与数量也随之减少,因此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丧失的是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2)据试题分析可知,沉水植物逐渐衰退和消失的原因除了有水体中的无机盐过多对沉水植物有毒害作用外,还有蓝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遮蔽阳光,使沉水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或大量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消耗大量氧气)。(3)水体污染导致沉水植物死亡,微生物分解其遗体导致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溶氧量降低,又会导致更多的生物由于缺氧而死亡,这种“二次污染”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正)反馈调节。(4)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其原因是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时要注意避免引起外来物种入侵,因此,要充分考虑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
(2019·泰安第二次诊断)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 而温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实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在30 ℃时,测定某种植物三种品系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分析三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制备成相应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乙组,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两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有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描述甲、乙二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光反应 影响酶的活性 (2)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 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 (3)较高 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 (4)甲装置中的线粒体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 乙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O2并形成气泡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必须有光的参与,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2)图1三条曲线显示: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品系的光合速率不同(A品系光合速率>B品系光合速率>C品系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较高时(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随光照强度的增加三个品系的光合速率均降低。(3)根据图2分析可知,在相同时刻,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高于环境浓度CO2条件下的光反应速率,可能是因为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暗反应速率加快,需光反应提供更多的ATP和[H],光反应增强。(4)根据题意分析,甲组装置中的线粒体能够利用丙酮酸和水生成CO2并形成气泡;乙组装置中的叶绿体利用光能,将水分解,产生O2并形成气泡。
本卷还有3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