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是一类致病性很强的RNA病毒,这类病毒( )
A.能够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核酸组成中特有的碱基为胸腺嘧啶
C.可用含有碳源、氮源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培养
D.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核苷酸及氨基酸等物质增殖
D
【分析】
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
A、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
B、冠状病毒为RNA病毒,不含DNA,无胸腺嘧啶,B错误;
C、病毒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必须寄生到活细胞中,C错误;
D、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原料,在宿主细胞中增殖,D正确。
故选D。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9-nCoV和SARS病毒都对肺部产生严重伤害,因为它们都只侵染肺部细胞
B.2019-nCoV增殖过程需人体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
D.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RNA杂合双链
C
【分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如果PCR之后信号为阳性,那么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已经感染),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未感染)”进行答题。
【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新冠病毒不仅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及其他器官”,A错误;
B、2019-nCoV是RNA病毒,所以需要细胞提供4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B错误;
C、新冠病毒基因组简单、遗传过程又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给制备疫苗带来困难,C正确;
D、由于在检测过程中运用了“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所以检测信号为阳性意味着我们得到了DNA双链,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信息量较大,需要考生抓住有用的信息,结合病毒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 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D.Cas9蛋白通过破坏目标DNA的氢键实现对DNA的切割
D
【解析】
RNA(向导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的,即通过转录形成的,A正确;向导RNA中的双链区碱基对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正确;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C正确;Cas9蛋白是一种核酸内切酶,作用部位是DNA分子中特定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
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D
【解析】
胞吞过程不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项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需氧型生物,C项错误;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均属于生物膜系统,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形成自噬泡,导致细胞凋亡,D项正确。
中国科学院孙强团队对一流产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如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为成纤维细胞核全能性的激发提供物质
C.过程③进行同步发情处理,可降低代孕母猴对“中中”、“华华”的免疫排斥反应
D.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猴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
D
【分析】
分析图:图示过程为体细胞克隆过程,①对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去核,②取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融合后的细胞激活后培养到早期胚胎,再进行③胚胎移植,最终得到克隆猴。
【详解】
A、过程①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未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错误;
B、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动物血清的作用是模拟内环境和补充未知的缺少的营养物质,激发成纤维细胞核的全能性的是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物质,B错误;
C、过程③进行同步发情处理,是为了为胚胎移入受体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C错误;
D、猴子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小鼠近,与模型小鼠相比,模型猴更适合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D正确。
故选D。
本卷还有95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987654321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