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适浓度”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主要原理是 。
(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时,通常最好选取 组织,以提高观察效果。
(3)“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向装有新鲜淀粉酶溶液的试管中(选填“先加淀粉”还是“先加酸或碱”) ,理由是 。
(4)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结果如下表。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 | 数日后的现象 |
甲 | 日光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日光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该实验的结论是 。
(1)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 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2)无色或白色且含还原糖量高的
(3)先加酸或碱 若先加淀粉,试管中淀粉会被分解导致现象差异不明显
(4)种子萌发与光照无关,与水分有关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但是含量相差很大,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统一性 | 差异性 | |
体现 |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②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
原因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
生物体有选择性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
细胞中的元素分类:
C(干重下含量最高)O(鲜重下含量最高)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导图:
元素的特性: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
(1)锌和铁是微量元素,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如果刻意去补,可能会对身体有害。硼能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硼将产生“花而不实”的现象。
(2)植物缺乏锌元素,会影响生长素(IAA)的生成;生长素缺乏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锌为微量元素。
(3)镁元素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主要元素。
(4)铁是构成动物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贫血。
(5)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成人缺碘会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小孩缺碘会患呆小症。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5分)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1)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十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 色 反 应 | 龙胆紫试剂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2)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3)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