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图3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填数字)。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当细菌外毒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填数字)过程发挥免疫作用。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填数字)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填数字),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2曲线可知,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方法________处理比较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________进行免疫预防,采用方法________可以使人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研究发现,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
(3)图3中①由______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β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________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3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其中,________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1)由图1可知,①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②属于细胞免疫,③属于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发挥作用,体液免疫通过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接触发挥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抗原初次入侵后,都有记忆细胞产生,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在人体感染了病毒后采用方法①比较合适,但方法①注射的只是抗体,并不能产生记忆细胞,所以方法②产生的免疫力更持久。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结合抗原的刺激可以使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故物质甲为白细胞介素2;注射抗原之后可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增强机体对该种抗原的免疫力,故物质乙为抗原。(3)从图示可知,能产
生抗体Y1Y2Y3的细胞为
效应B细胞。其中,抗体Y1与胰岛β细胞膜上识别葡萄糖的
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抗体Y3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使之不能识别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使血
糖浓度升高。这三种情况均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①②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保持血浆中胰岛素的正常浓度。
答案 (1)②③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⑤⑦ ②⑥ ④⑤ 反应快而强
(2)① ② ② 白细胞介素2 抗原
(3)效应B细胞 胰岛素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 自身免疫病 ①②
知识点拨:
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1、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除吞噬细胞以外①中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反应
①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揶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②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
作用对象 | 抗原 | 靶细胞 |
作用方式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 ①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②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免疫作用 |
联系 |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②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
细胞名称 | 来源 | 功能 |
吞噬细胞 | 造血干细胞 |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一抗原结合体 |
B细胞 |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
T细胞 |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
浆细胞(效应B细胞) |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 分泌抗体 |
效应T细胞 |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
记忆细胞 | B细胞或T细胞 |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