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
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
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
组别 |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 | 脑组织铅含量 /g·gprot-1 | AchE 活性 /U·mgprot-1 |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
① | 0 | 0.18 | 1.56 | 22.7 |
② | 0.05 | 0.29 | 1.37 | 23.1 |
③ | 1 | 0.57 | 1.08 | 26.9 |
④ | 2 | 1.05 | 0.76 | 36.4 |
请回答: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通过该指标可知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
(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变化,这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Ach 发挥效应后在 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 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
(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 ④
(2)突触间隙 电位 信息交流 乙酰胆碱酯 胆碱
(3)慢
(4)重复训练
比较项目 | 非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
区别 | 形成过程 | 先天具有的 | 后天形成的 |
刺激 | 非条件刺激 |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 |
神经联系 | 永久性的 | 暂时性的(可变的) | |
神经中枢 |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 大脑皮层 | |
联系 | 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