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提取、分离出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大分子营养物质需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凋亡
D
【解析】
胞吞过程不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A项错误;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项错误;疟原虫含有线粒体,是需氧型生物,C项错误;疟原虫的表膜和线粒体均属于生物膜系统,青蒿素通过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使其形成自噬泡,导致细胞凋亡,D项正确。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从黄花蒿中成功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野生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
(2)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胞吞,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特点。
(3)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
(4)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便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
1 | 疟原虫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2 | 加入青蒿素 | 56 | |
3 |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 不加入青蒿素 | 100 |
4 | 加入青蒿素 | 98 |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田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