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种群和群落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11
更新时间:2021-01-18
纠错
1.

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蝗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大危害之一,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防治蝗灾,例如: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的环境,降低蝗虫的__________;另一方面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__________防治,该信息素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信息。

2)某水域被轻度污染后,水体仍可保持洁净,不会发生水华,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能力,其实现的基础是__________

3)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就草原生态系统来说,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但是生态学家不能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一条食物链:草本植物一蝗虫食虫鸟猫头鹰。输入食虫鸟的能量,一部分流入猫头鹰,一部分储存在食虫鸟体内(未利用),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和被分解者利用,食虫鸟进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5)若草原上某大型肉食动物的能量有3/4来自食草动物,有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则该大型肉食动物每获得12kJ能量,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K值(或环境容纳量)    生物    化学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在食虫鸟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食虫鸟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猫头鹰粪便中的能量    600kJ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

1)对于蝗虫的防治,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其生存环境,降低其环境容纳量;另一方面,可通过使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进行生物防治。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该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
2)某水域被轻度污染后,水体可通过自净能力进行调节,不会发生水华,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对于食虫鸟来说,输入食虫鸟体内的能量的去向除了未利用的外,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余部分最终被分解者利用。其中由食虫鸟进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食虫鸟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猫头鹰粪便中的能量。
5)根据题意可写出两条食物链,即植物食草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植物食草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大型肉食动物。当计算至少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时,应选用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当大型肉食动物获取12kJ能量时,需要分别从小型肉食动物和食草动物中获取1/43/4的能量,因此至少需要植物提供的能量为
kJ)。

【点睛】

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能量流动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能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生态因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生态因素的定义
生态因素:

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2、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湿度和温度等。
①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②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③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①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
②分析某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时,既要分析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③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他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 生态因素的知识扩展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常直接作用于个体生存和繁殖、群体结构和功能等。亦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有光、水、湿度和温度等。
①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②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③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①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孤立的。
②分析某种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时,既要分析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③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他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 生态因素的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 。
◎ 生态因素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了解/识记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0.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难度:
使用次数:183
更新时间:2009-12-17
加入组卷
1.

环境温度可以直接影响的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由肾排出              ②由皮肤排出           ③由肺排出              ④由大肠排出

       A.①②③④            B.只是①②            C.只是②               D.只是①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小小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1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