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的毛色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 C + 控制野鼠色,对其他 3 个复等位基因为显性; C ch 控制灰色,对 C h 和 C a 为显性; C h 控制喜马拉雅白化,对 C a 为显性; C a 是一种突变型,不能形成色素,纯合时兔子毛色为白色。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
A .控制兔子毛色的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若某种群仅含有三种与毛色相关的复等位基因,则杂合子有 6 种基因型
C .喜马拉雅白化兔相互交配产生白色兔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 . C + C h 与 C ch C a 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接近野鼠色 ∶ 灰色 ∶ 喜马拉雅白化= 2∶1∶1
D
【分析】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
① 适用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②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现基因的自由组合。
③ 按遗传基本定律遗传的基因,均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规律。
【详解】
A 、兔子的毛色是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但不遵循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 错误;
B 、若某种群仅含有三种与毛色相关的复等位基因,则杂合子有 3 种, B 错误;
C 、喜马拉雅白化兔相互交配产生白色兔是基因分离的结果, C 错误;
D 、 C + C h 与 C ch C a 杂交后代情况为 C + C ch (野鼠色): C + C a (野鼠色): C ch C h (灰色): C h C a (喜马拉雅白化) =1 : 1 : 1 : 1 ,可见,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接近野鼠色:灰色:喜马拉雅白化 =2 : 1 : 1 , D 正确。
故选 D 。
序号 | 类型 | 计算公式 |
1 | 患甲病的概率m | 则非甲病概率为1-m |
2 | 患乙病的概率n | 则非乙病概率为1-n |
3 | 只患甲病的概率 | m(1-n) |
4 | 只患乙病的概率 | n(1-m) |
5 | 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 | mn |
6 |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 m(1-n)+n(1-m) |
7 | 患病概率 | 1-(1-m)(1-n) |
8 | 不患病概率 | (1-m)(1-n)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