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 50 肽中的丙氨酸( R 基为 —CH 3 ) 4 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 4 条多肽链和 5 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 50 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 50 肽增加了 4 个氧原子
B .若将得到的几个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有 5 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
C .若新生成的几条多肽链总共有 5 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 1 个羧基在 R 基上
D .将新生成的几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 3 个 H 2 O
A
【详解】
A 、脱掉这 4 个丙氨酸需要断开 8 个肽键,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 1 分子水,因此氧原子数目增加 8 个, A 错误;
B 、水解得到 4 个丙氨酸和一个 50 号氨基酸,这 5 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 5 种肽链, B 正确;
C 、 4 肽链中至少含有 4 个游离的氨基和 4 个游离的羧基,所以 5 个羧基中必有 1 个羧基在 R 基上, C 正确;
D 、 4 条肽链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一条肽链,由 3 个肽键连接,脱去 3 分子水, D 正确。
故选 A 。
【点睛】
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相关数量计算
( 1 )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 2 )游离氨基数=肽链数+ R 基上的氨基数
( 3 )游离羧基数=肽链数+ R 基上的羧基数
( 4 ) N 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 R 基上的 N 原子数
( 5 ) O 原子数=肽键数+ 2× 肽链数+ R 基上的 O 原子数
( 6 )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各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氨基酸数- 18× 脱水数(有时需再减去其他化学键形成时脱掉原子的量)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找到,但是含量相差很大,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统一性 | 差异性 | |
体现 | ①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②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
原因 |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物界 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
生物体有选择性地从无机自然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
细胞中的元素分类:
C(干重下含量最高)O(鲜重下含量最高)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导图:
元素的特性: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少,但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却起着重要作用;
(1)锌和铁是微量元素,可以从食物中获得,如果刻意去补,可能会对身体有害。硼能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硼将产生“花而不实”的现象。
(2)植物缺乏锌元素,会影响生长素(IAA)的生成;生长素缺乏时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锌为微量元素。
(3)镁元素是构成植物叶绿素的主要元素。
(4)铁是构成动物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贫血。
(5)碘元素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成人缺碘会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小孩缺碘会患呆小症。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5分)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1)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猪血 | 马肝 | 蛙表皮 | 棉花 | 霉菌 | |
水溶性 | + | ― | 十 | ― | + | |
灰分 | + | ― | + | ― | ― | |
染 色 反 应 | 龙胆紫试剂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脉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注:+:有(溶解);一: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2)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3)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B、 ;C、 ;D、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