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种群和群落
>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00
更新时间:2022-11-18
纠错
1.

鳄龟和巴西龟原产于密西西比河流域,均属鱼类天敌。为探究本地物种鲤鱼是否能通过视觉逃避鳄龟和巴西龟的捕食,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用透明玻璃将不透明的玻璃缸( 100cm×60cm×20cm )分隔为三室(图甲)。统计各实验组远离捕食者方向的鲤鱼数量,对照组仅统计中线两侧的鲤鱼数量。实验重复 30 次。结果如图乙、丙。回答下列问题。

(1) 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实验组一,将 10 条鲤鱼置于第二室中线处。

实验组二,在实验组一基础上,在第一室中加入两只鳄龟。

实验组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乙可知,实验组一中线两侧鲤鱼数量大致相同。据图丙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野外水生生态系统中,由于植被阻挡、水体浑浊和昼夜变化会导致能见度偏低,但实际上生物之间仍能通过上述实验方式有效降低被捕食风险。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属于 ________ (填 物理信息 ”“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在实验组二基础上,更换 10 条鲤鱼,并在第三室中加入两只巴西龟,使一组实验中同时出现鳄龟和巴西龟两种视觉信号 鲤鱼能够通过视觉逃避鳄龟和巴西龟的捕食且鳄龟对鲤鱼的危险更大 鲤鱼可以通过视觉识别捕食者

(2) 物理信息 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实验装置,用透明玻璃将不透明的玻璃缸( 100cm×60cm×20cm )分隔为三室;图乙中,下面的曲线表示实验一结果,可以看出,放置在第二室中线处 10 条鲤鱼,随时间推移,在中线两侧的分布大致是 5 条,两侧数量基本相同;上面的曲线表示实验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鳄龟后,远离捕食者方向的鲤鱼增多,大约在 7−8 条;图丙中,上面的曲线表示实验二结果,下面的曲线表示实验三结果,对比两曲线,可以看出,鳄龟比巴西龟对鲤鱼的危险更大。

1

实验组三不需要单设巴西龟组,实验组二已证明鱼类能通过视觉躲避天敌,故第三组需要鳄龟、巴西龟两种视觉信号同时出现,即实验组三可以在实验组二基础上,更换 10 条鲤鱼,并在第三室中加入两只巴西龟; 据图丙可知,鲤鱼能够通过视觉逃避鳄龟和巴西龟的捕食且鳄龟对鲤鱼的危险更大(鳄龟相比巴西龟更凶猛,鲤鱼能快速发现威胁并能判断危险性大小, 4min 时远离数量达到峰值,虽后来下降,但 6min 后数量开始缓慢升高); 综合实验结果,说明鲤鱼可以通过视觉识别捕食者。

2

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鲤鱼可以通过视觉逃避捕食者,从而有效降低被捕食风险,这种方式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入侵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生态系统的组成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定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 归类 各成分的组成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地位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 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星的根本来源 必需成分
生产者 自养生物 (1)绿色植物(2)光合细菌和蓝藻(3)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 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引入生物群落,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基石
消费者 异养生物 (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 帮助生产者传粉、传播种子等 最活跃的成分
分解者 异养生物 (l)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循环的关键成分
3生态系统各类成分关系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知识扩展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知识点拨

易错点拨:

1、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子特殊的消费者。
2、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某些原生动物等以植物残体、粪便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并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
4、植物并不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

 1.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
(1)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
(2)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教学目标
1、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的地位。
◎ 生态系统的组成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0.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难度:
使用次数:115
更新时间:2021-07-20
加入组卷
题型:填空题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fzj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