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稳态与环境
>
免疫调节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260
更新时间:2023-06-06
纠错
1.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红曲霉合成的红曲色素是可食用的天然色素,具有防腐、降脂等功能。研究者进行了红曲色素的提取及红色素的含量测定实验,流程如下:

(1) 取红曲霉菌种斜面,加适量 ____________ 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并培养,解除休眠获得 ____________ 菌种。经液体发酵,收集红曲霉菌丝体,红曲霉菌丝体与 70% 乙醇溶液混合,经浸提、 ____________ ,获得的上清液即为红曲色素提取液。为进一步提高红曲色素得率,可将红曲霉细胞进行 ____________ 处理。

(2) 红曲色素包括红色素、黄色素和橙黄色素等,红色素在 390nm 420nm 505nm 波长处均有较大吸收峰。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色素提取液甲的红色素含量时,通常选用 505nm 波长测定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测定时需用 ____________ 作空白对照。

(3) 生产上提取红曲色素后的残渣,经 __________ 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有机肥,这属于废弃物的无害化和 __________ 处理。

(二)我国在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全球疫情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尤其是病毒出现了新变异株 —— 德尔塔、奥密克戎,更是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

(4) 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原理是:以新冠病毒的单链 RNA 为模板,利用 __________ 酶合成 DNA ,经 PCR 扩增,然后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特异的 __________ ,如果检测到特异的杂交分子则核酸检测为阳性。

(5) 接种疫苗是遏制新冠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腺病毒疫苗的制备技术要点是: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以新冠病毒的 __________ 基因为模板合成的 DNA 插入腺病毒基因组,构建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新冠病毒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 ____________ 。将腺病毒复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6) 单克隆抗体有望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取免疫阳性小鼠的 ____________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使其融合,最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相比,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需要特殊的成分,如胰岛素和 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未分类
知识点:免疫调节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无菌水     活化     离心     破碎

(2) 其它色素对该波长光的吸收相对较少,干扰相对较小 70% 乙醇溶液

(3) 灭菌     资源化

(4) 逆转录     核酸探针

(5) 抗原     载体     使腺病毒失去复制能力

(6) 脾     动物血清

【分析】 1 、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消毒的方法有巴氏消毒法、酒精消毒、煮沸消毒法;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2 、微生物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3 、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详解】( 1 )防止污染,洗菌苔可加适量的无菌水,制成菌悬液并培养,解除休眠获得活化菌种。红曲霉菌丝体与 70% 乙醇溶液混合,经浸提、离心,获得的上清液即为红曲色素提取液。为进一步提高红曲色素得率,可将红曲霉细胞进行破碎处理,使细胞内的红曲色素释放出来。

2 )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红曲色素提取液甲的红色素含量时,通常选用 505nm 波长测定的原因是其它色素对该波长光的吸收相对较少,干扰相对较小。由于提取红曲色素是用的 70% 乙醇溶液,故测定时需用 70% 乙醇溶液作空白对照。

3 )生产上提取红曲色素后的残渣,经灭菌处理残渣后,作为饲料添加剂或有机肥,这属于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4 RNA 做模板合成 DNA ,利用逆转录酶; PCR 扩增,然后在扩增产物中加入特异的核酸探针,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如果检测到特异的杂交分子则核酸检测为阳性。

5 )腺病毒疫苗的制备技术要点是: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以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为模板合成的 DNA 插入腺病毒基因组,构建重组腺病毒。重组腺病毒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新冠病毒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将腺病毒复制基因敲除的目的是使腺病毒失去复制能力。

6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是:取免疫阳性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使其融合,最后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植物组织培养相比,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需要特殊的成分,如胰岛素和动物血清。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无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的过程,能正确理解图形和表格中隐含的知识和结论。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定义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3)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3.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知识扩展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3)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4)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5)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知识点拨

知识点拨:

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1、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除吞噬细胞以外①中其余的细胞都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3、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反应
①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揶制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②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4、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②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免疫作用
联系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②细胞免疫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与抗体结合而被消灭③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1、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一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3、抗原和抗体
①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是蛋白质。
②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③分布              
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外的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存在于细胞内的抗原由细胞免疫清除。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教学目标
1、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
3、熟记特异性免疫的种类以及过程。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易考
分值比重:2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免疫调节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slatunskiwi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