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 TTC 法检测种子活力, TTC (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 [H] 还原成 TTF (红色)。大豆充分吸胀后,取种胚浸于 0.5%TTC 溶液中, 30℃ 保温一段时间后部分种胚出现红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需要在光下进行
B . TTF 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C . TTF 生成量与保温时间无关
D .不能用红色深浅判断种子活力高低
B
【分析】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H] 应是通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有氧呼吸强度受温度、氧气浓度影响。
【详解】 A 、大豆种子充分吸水胀大,此时未形成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该反应不需要在光下进行, A 错误;
B 、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 [H] , TTF 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 B 正确;
C 、保温时间较长时,较多的 TTC 进入活细胞,生成较多的红色 TTF , C 错误;
D 、相同时间内,种胚出现的红色越深,说明种胚代谢越旺盛,据此可判断种子活力的高低, D 错误。
故选 B 。
3.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C3H4O3)+4[H]+2ATP
②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H3COCOOH(丙酮酸)6CO2+20[H]+2ATP
③[H]的氧化: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34ATP
能量去向: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
①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质
C6H12O62CH3COCOOH(丙酮酸:C3H4O3)+4[H]+2ATP
②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2CH3COCOOH(丙酮酸)6CO2+20[H]+2ATP
③[H]的氧化:
场所:线粒体内膜
24[H]+6O212H2O+34ATP
能量去向:以活跃的化学能形式储存在ATP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场所 |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基质 | 线粒体内膜 |
物质变化 | C6H12O6![]() |
2CH3COCOOH(丙酮酸)![]() |
24[H]+6O2![]() |
能量释放 | 少量能量 | 少量能量 | 大量能量 |
O2参与情况 | 不参与 | 不参与 | 参与 |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