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四川达州诊断)为调查某地土质状况,科研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分解尿素,而其他微生物不能,其根本原因是前者具有 。为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作为唯一氮源。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由此推测分解尿素的细菌是 (填“自养”或“异养”)型生物。
(2)该研究小组将10 g土样进行梯度稀释,在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了3个平板(接种量均为0.1 mL),经适宜培养后,3个平板均没出现菌落,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分析原因后,科研小组用先前制作的未使用的平板重新涂布接种完成实验,在另外某个稀释度下涂布接种的3个平板,经适宜培养后均存在多种不同特征的菌落,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
(3)科研小组从同一平板中挑选出A、B、C三种菌落进行梯度稀释并分别涂布接种在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上,经适宜培养后,均能检测到A、B菌落却始终检测不到C种菌落。
①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推测C种细菌与A、B等在同一个平板上能生长繁殖的可能原因是 。
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已经灭菌并调节过pH
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④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
D.④操作过程中,需灼烧接种环5次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B.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应该在灭菌后进行
C.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固体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
D.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基被滴落的冷凝水污染
土壤中大部分磷与 Ca2+、Al3+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导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科研人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可溶性磷酸盐的曲霉,并比较其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效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培养基:称取葡萄糖10g、MgSO4•7H2O 0.3g、羟基磷灰石5g、(NH4)2SO40.5g、NaCl 0.2g、KCl 0.2g、MnSO4 0.03g、FeSO4•7H2O 0.01g、琼脂20g,用水溶解后定容至1L,调节pH至______性,灭菌并冷却,加入无菌的链霉素和氯霉素溶液,混匀后倒平板。链霉素和氯霉素属于抗生素,其作用是______。
(2)制作土壤悬液:称取适量土壤,溶于______,并进行梯度稀释;该过程应在______附近进行。
(3)目的菌的分离与鉴定:将少量稀释液滴于培养基,用______将样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培养后得到单菌落,鉴定出多种溶磷曲霉比如黑曲霉。若要保存鉴定的菌种,可在菌液中加入无菌且适量的______,混匀后放在-20°C的冷冻箱中保存。
(4)黑曲霉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溶磷效果的比较:将黑曲霉接种到平板A(含磷酸钙)和平板B(含磷酸锌)上,25°C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溶磷圈的直径分别为5.8cm和3.8cm,对应的菌落直径分别为3.3cm和1.2cm(见图)。由此可得出黑曲霉对______(填“磷酸钙”或“磷酸锌”)的溶磷效果较好,理由是______。
回答下列与细菌培养相关的问题。
(1)在细菌培养时,培养基中能同时提供碳源、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蛋白胨”“葡萄糖”或“NaNO3”)。通常,制备培养基时要根据所培养细菌的不同来调节培养基的pH,其原因是________。硝化细菌在没有碳源的培养基上______(填“能够”或“不能”)生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平板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平板____________(填“倒置”或“正置”)。
(3)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研究人员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的微生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这种处理可以杀死丢弃物中所有的微生物。
外卖在方便了大家的同时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今年济南将启动外卖“食安封签”,同时在餐饮企业的卫生测评指标中增加“微生物控制指数”。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的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前种方法若要在五个区域划线,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次。
(2)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所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实际数目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 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8、50、52、54、330,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_____个。
(3)为防止人员感染和污染环境,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做的事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使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
B.应该在灭菌操作以后调节培养基的pH
C.用显微镜直接计数固体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
D.倒置平板可防止培养基被滴落的冷凝水污染
某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配方配制培养基,尝试从土壤中筛选高效尿素分解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KH2PO4 | 1.4 g |
Na2HPO4 | 2.1 g |
MgSO4·7H2O | 0.2 g |
葡萄糖 | 10.0 g |
尿素 | 1.0 g |
琼脂 | 15.0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
(1)“目的菌”生长所需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________;从物理状态上分析,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该培养基能筛选出尿素分解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应如何设置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进一步纯化尿素分解菌,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是如何实现分离纯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培养基中可加入________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鉴定该种细菌是否能够分解尿素。
(4)为检验培养基及培养皿灭菌是否合格,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镇江一模)在三个培养皿中各加入等量但不同种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培养36小时后统计细菌菌落数(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培养皿 | 培养基成分 |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
Ⅰ | 琼脂、糖类 | 35 |
Ⅱ |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 250 |
Ⅲ | 琼脂和维生素 | 0 |
A.培养皿Ⅰ、Ⅱ和Ⅲ表明琼脂是培养基中必须的营养成分
B.培养皿Ⅰ和Ⅱ说明维生素是大肠杆菌需要的生长因子
C.培养皿Ⅱ和Ⅲ说明糖类是大肠杆菌需要的碳源
D.本实验使用的是固体、不完全培养基
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调查某快餐店的冰块中大肠杆菌的含量。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成分:蛋白胨、氯化钠、乳糖、水、X和Y)。
第二步:制作无菌平板。
第三步:设置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种①,实验组接种②。
第四步: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的乳糖可以为大肠杆菌提供______。为了方便大肠杆菌的鉴定,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成分X______,在该培养基表面,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______(填颜色)。为了完成步骤二,该培养基中的成分Y通常是______。
(2)完善步骤三,①是______,②是______。
(3)在纯化大肠杆菌前,将灭菌后的空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却无菌落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的含量和______的利用率。
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小勇带领的研究小组为了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 SP1 菌,设计了两组培养基,配方如下表,I 号和 II号培养基都属于
A.通用培养基 B.液体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气体培养基
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中,许多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对生命认识的事件都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时,应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
B.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后,应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C.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微生物计数时,应将 1ml 样品稀释 10 倍,加入 10ml 无菌水
D.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2020九师联盟3月网上考试理综试题)
琼脂是制备固体培养基必需的材料,避免污染环境,实验室使用过的废弃固体培养基必须经细菌分解才能丢弃.糖蜜发酵废液的黑褐色色素是造成河、湖色泽污染的原因之一,为了脱除这种黑褐色色素,某实验小组从琼脂生产厂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到多株具有脱色能力的琼脂分解菌,其能产生脱色酶,并通过氧化方式进行脱色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可分解琼脂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以 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配制好的培养基需通过 法进行灭菌。
(2)实验小组可采用 法分离土壤浸出液中的琼脂分解菌。鉴定琼脂分解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发现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凹穴;其形成的原因是 ;应选择 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3)进行污染物脱色时,需将琼脂分解菌扩大培养以加速脱色,通过不断增加营养物质的比例能否提高该菌的种群密度,并分析说明原因 。
(4)进行污染物脱色时,可提取琼脂分解菌中的脱色酶固定化后用于脱色,固定化酶的优点有
(至少答出两点)。
鸸鹋油提取自澳洲动物鸸鹋(一种当地常见鸟类)的背部脂肪,具有很多用途,如促进伤口愈合,缓解关节炎等,也常与一些抗菌成分混合制成抗菌药物,近年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1)随着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病原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发生 (填“定向”或“不定向”)改变,人们迫切希望发现新结构的抗菌化合物。
(2)前期研究发现鸸鹋油的水溶性较差,所以不能在 培养基上出现清晰的抑菌圈,故将鸸鹋油与乙醇和Tween80(一种乳化剂)混合均匀制成乳液。为确定鸸鹋油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分别 到LB培养基中,在37℃摇床条件下培养。摇床振荡培养的原因是 。
②一段时间后将上述培养基稀释为一定浓度的菌悬液,加入不同稀释浓度的鸸鹋油乳液并振荡混匀,培养20h后测定菌体的存活状况,结果如下表。
鸸鹋油浓度/% | 菌体生长情况 | ||
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沙门氏菌 | |
0 | + | + | + |
0.00156 | + | + | + |
0.00313 | + | + | + |
0.00625 | - | + | + |
0.0125 | - | - | + |
0.025 | - | - | + |
0.05 | - | - | + |
注:“+”表示有菌生长:“-”表示无菌生长。
上述结果显示: 。
(3)常见抗菌药物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有人提出鸸鹋油可增大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已知多数细菌体内存在β—半乳糖苷酶,可催化乳糖水解生成 和半乳糖,邻硝基酚一β半乳糖苷(ONPG)是一种乳糖类似物,可进入菌体,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为邻硝基苯酚(一种黄色物质)。分光光度计可定量检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为确定鸸鹋油能否增大菌体细胞膜通透性,请你根据上述原理写出实验思路。
下图是 3 种抗生素影响某种细菌繁殖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组实验所用培养基均需要灭菌
B.各实验组需分别加入等量的抗生素
C.实验需要设置不加抗生素的对照组
D.氯霉素对此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在基本培养基中生长,突变菌株A和突变菌株B由于不能自己合成某些营养素,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科学工作者利用菌株A和菌株B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1;实验二:将菌株A和菌株B分别置于U型管的两端,中间由过滤器隔开。加压力或吸力后,培养液可以自由流通,但细菌细胞不能通过。经几小时培养后,将菌液A、B分别涂布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菌株之间可能发生类似有性杂交的现象
B.不同菌株间接触后才可能交换遗传物质
C.菌株A和菌株B含有相同的突变基因
D.混合培养的菌株都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病原菌均匀分布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在图示固体培养基上可用平板划线法或涂布法接种病原菌
B. 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病原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
C. 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较敏感
D. 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下列有关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碳源,该培养基是鉴别培养基
B.测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量和测定土壤中其他细菌的数量可采用相同的稀释度
C.细菌合成的脲酶能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直接完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计数和纯化鉴定
在适宜条件下,一个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噬菌斑(如图)。需要进一步通过宿主进行纯化噬菌斑,直至噬菌斑形态一致,才能得到大肠杆菌噬菌体。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大肠杆菌,容易分离得到大肠杆菌噬菌体
B.为获得大肠杆菌噬菌体,需利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C.根据培养基上噬菌斑的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特征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纯化噬菌体
D.根据培养基上噬菌斑的数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大肠杆菌的数量
两种不同营养缺陷型的大肠杆菌突变体菌株A和B,A菌株()
可在添加了甲硫氨酸和生物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B菌株()可在添加了苏氨酸、亮氨酸和硫胺素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A和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几小时后离心,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营养要求与野生型相同)。己知链霉素处理不会杀死A、B菌株,会导致菌株不分裂,科研人员先用链霉素处理A菌株,然后与B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经离心和涂布在基本培养基后能得到原养型菌落,若先用链霉素处理B菌株,然后与A菌株混合培养在完全培养基上,最终在基本培养基上无原养型菌落产生,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菌株A和B都是由野生型菌株基因突变而来
B.若将A菌株和C菌株()混合培养也会得到原养型菌落
C.该实验可证明原养型菌落的产生是DNA从A菌落转移到B菌落的结果
D.欲证明原养型菌落的产生必须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需设计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