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中 Na +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B .在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C .与运动性失语症有关的大脑皮层言语区 S 区是人类特有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不仅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而且有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参与
A
【分析】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导致,组织液中钾离子浓度增大,静息电位减小;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组织液中钾离子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增大。。语言功能是人脑的特有功能。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详解】 A 、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大量外流导致,组织液中 Na+ 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不变, A 错误;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传递形式为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 B 正确;
C 、语言功能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C 正确;
D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所以条件反射的建立不仅有大脑皮层的中枢参与,而且有脊髓等低级中枢的参与, D 正确。
故选 A 。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紊乱
B .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则一定是脊髓出现了问题
C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脑干无关
D .体检过程中护士采血时,患者手未缩回,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分析】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详解】 A 、下丘脑是水盐和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某部位受损的患者,水盐调节紊乱,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即不一定与分级调节有关, A 错误;
B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能控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故若该人因外伤使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尿床的情况,则可能是大脑皮层出现了问题, B 错误;
C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脑干有关, C 错误;
D 、缩手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体检过程护士采血时手未缩回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 D 正确。
故选 D 。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据此可以推断河豚毒素( )
A .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B .能使酶活性增强,细胞代谢加快
C .能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
D .能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引起代谢改变
A
【分析】静息时, K +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 Na + 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河豚毒素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也就使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详解】 A 、 Na + 进入细胞,使细胞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所以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可推测河豚毒素能阻断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A 正确;
B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与细胞内酶活性无关, B 错误;
C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但不会使膜流动性增强,通透性增加, C 错误;
D 、河豚毒素能选择性地抑制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功能,可能会与膜上特定的受体结合,从而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但不能引起代谢改变, D 错误。
故选 A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 、 B 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 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 “ 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 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 )
① 将药物放在 A ,刺激 B ,肌肉收缩 ② 将药物放在 B ,刺激 A ,肌肉收缩 ③ 将药物放在 C ,刺激 B ,肌肉不收缩 ④ 将药物放在 C ,刺激 A ,肌肉不收缩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③② D . ③①
D
【分析】因 2 上有神经节,则 2 为传入神经; 1 为感受器; 3 为神经中枢; 4 为传出神经; 5 为效应器。
【详解】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 “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单向传递的。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这种药物 “ 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 ” ,即该药物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递没有阻断作用。要达到实验目的,可将药物放在 C 处或 A 处,并刺激 B 处,如将药物放在 A ,刺激 B ,肌肉收缩,而将药物放在 C ,刺激 B ,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药物在 A 处不起作用而在 C 处起作用,即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其中 ① 将药物放在 A ,刺激 B ,肌肉收缩是对照组; ③ 将药物放在 C ,刺激 B ,肌肉不收缩是实验组。
故选 D 。
生活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如果没有吃过山楂,看到山楂不会分泌唾液;但如果吃过,则看到甚至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关于上述事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 .看到山楂和听到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都是条件反射
D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上
D
【分析】 1.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
2.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A 、山楂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作为一种食物,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A 正确;
B 、看到或听人说起山楂时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正确;
C 、看到 “ 山楂实物分泌唾液,或听他人谈论山楂分泌唾液,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吃过山楂或知道山楂味道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C 正确;
D 、吃山楂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上, D 错误。
故选 D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罗世斌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