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 ① ~ ④ 表示物质, Ⅰ 、 Ⅱ 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种 ③ 可以识别并携带多种氨基酸
B .进行 Ⅰ 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 . ④ 上的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 ② 上不同的密码子
D . ① 上的遗传信息经 Ⅰ 、 Ⅱ 过程转变为 ④ 的氨基酸序列
A
【分析】 Ⅰ 表示转录, Ⅱ 表示翻译。 ① 表示 DNA , ② 表示 mRNA , ③ 表示 tRNA , ④ 表示肽链。
【详解】 A 、 ③tRNA 具有特异性,即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A 错误;
B 、 Ⅰ 表示转录,转录的产物是 RNA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构成 DNA 特有核苷酸,故进行 Ⅰ 转录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B 正确;
C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不同的密码子, C 正确;
D 、 ①DNA 上的遗传信息经 Ⅰ 转录、 Ⅱ 翻译过程体现为 ④ 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D 正确。
故选 A 。
某些基因的启动子上存在富含双核苷酸 “CG" 的区域,称为 “CG 岛 ” ,其中的胞嘧啶可以发生甲基化。细胞中存在两种 DNA 甲基化酶,分别是重新甲基化酶和维持甲基化酶,前者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 DNA ,使其半甲基化,后者只作用于 DNA 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全甲基化的 DNA 的复制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还能与鸟嘌呤配对 B . DNA 甲基化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C .图乙中过程 ② 需要维持甲基化酶的参与 D . “CG 岛 ” 的甲基化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B
【分析】基因上的启动子是 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启动转录的部位,若启动子序列发生改变或被修饰,可能会导致 RNA 聚合酶无法识别、结合启动子,不能启动转录。
【详解】 A 、分析题图可知,在 DNA 复制过程中,胞嘧啶发生甲基化后还能与鸟嘌呤配对, A 正确;
B 、 DNA 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不会改变 DNA 序列,故不会改变基因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 B 错误;
C 、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 DNA 的半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图乙中过程 ① 经半保留复制后产生两个半甲基化 DNA ,故过程 ② 需要维持甲基化酶的参与, C 正确;
D 、 “CG 岛 ” 的甲基化影响 D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影响转录,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D 正确。
故选 B 。
把培养在含重氮( 15 N )环境中的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 N )环境中培养,连续复制两轮的时间后,离心分离其 DNA ,结果应如图( )
A . B .
C .
D .
A
【分析】 1 、 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 、只含 14 N 的 DNA 最轻,位于轻带位置;只含 15 N 的 DNA 最重,位于重带位置;而含有 14 N/ 15 N 的 DNA 属于中间型,位于中带。
【详解】只含 15 N 的一个细菌,转移到含轻氮 14 N 环境中培养复制两轮的时间,由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所形成的子代 DNA 分子共 2 2 =4 个,其中有 2 个 DNA 分子一条链含 15 N 标记,另一条链含 14 N 标记, 2 个 DNA 分子两条链都含 14 N 标记;即子代有 l/2 中带、 1/2 轻带, A 正确, BCD 错误。
故选 A 。
如图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只有 ①②③ 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B . ①②③ 过程都有酶参与催化
C .只有 ② 过程不一定发生在细胞质中
D . ①②③ 过程一定都需要消耗能量
C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其中 ① 表示 DNA 的复制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② 表示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③ 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详解】 A 、 ①DNA 的复制、 ② 翻译和 ③ 转录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且碱基配对原则不完全相同, A 正确;
B 、 DNA 的复制、翻译和转录过程中,都有酶参与催化,各个过程所需要的酶有差别, B 正确;
C 、 ①DNA 的复制、 ② 翻译和 ③ 转录过程中,只有 ② 过程一定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 ①③ 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C 错误;
D 、 ①DNA 的复制、 ② 翻译、 ③ 转录过程一定都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D 正确。
故选 C 。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为获得含 35 S 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 35 S 标记的细菌培养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其分离
C .该实验若侵染的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D .该实验结果上清液放射性较高,沉淀物中放射性较低
C
【分析】根据图示步骤,用 32 S 标记噬菌体 →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 在搅拌器中搅拌 → 离心 → 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在本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
【详解】 A 、 T 2 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为了获得 35 S 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 35 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 T 2 噬菌体, A 正确;
B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 2 噬菌体颗粒, B 正确;
C 、用 35 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未能与细菌分离,沉淀物中就会有少量放射性,侵染的时间长短不影响实验结果, C 错误;
D 、 35 S 标记的是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所以含 35 S 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外面,经搅拌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搅拌不充分时会有少量放射性蛋白质随着宿主细胞一起沉淀,因此该实验结果上清液放射性较高,沉淀物中放射性较低, D 正确。
故选 C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刘佳欣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