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水体中,水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研究发现,水体升温会对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产生影响,可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发生更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
B .水体中动物出现垂直分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光照的强弱
C .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D .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使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分析】水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水体升温会对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产生影响,可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发生更替。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植物的分层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
【详解】 A 、水温可通过影响藻类的酶促反应,从而影响藻类的代谢, A 正确;
B 、水体中植物垂直分层与光照的强弱直接相关,动物垂直分层与食物、栖息环境直接相关, B 错误;
C 、浮游藻类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对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C 正确;
D 、推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水体的优势藻种类发生更替,可能引起水体中的群落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D 正确。
故选 B 。
某草原,狐和兔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受种群内部生物因素的影响
B .狐和兔数量变化相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
C .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
D .若兔逃避狐捕食能力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
A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A 、据图分析,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说明狐和兔种群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A 错误;
B 、兔种群数量增加会使狐数量增加(食物增多),兔减少,狐数量也会减少(食物不足),符合循环因果关系, B 正确;
C 、狐和兔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狐捕食兔的种间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兔的发展和进化, C 正确;
D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随着猎物逃避捕食的能力提高,捕食者的捕食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两种群数量变化仍符合该曲线模型, D 正确。
故选 A 。
甲、乙两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乙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比甲的强
C .甲中 ①② 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 . ① 之前或 ② 之后的甲可能处于乔木阶段
B
【分析】 1 、据图分析,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
2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 、物种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A 正确;
B 、由图可知,乙的物种丰富度较甲低,一般情况下,乙的恢复力稳定性比甲的强,但在初生演替初期,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均较低,如地衣阶段, B 错误;
C 、甲中 ①② 处发生了次生演替,物种组成可能不同, C 正确;
D 、 ① 之前或 ② 之后的甲丰富度较高,可能处于乔木阶段, D 正确。
故选 B 。
在生物学中涉及很多随机性问题,下列关于随机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受纺锤丝牵引断裂后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具有随机性
B .减数分裂 I 的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具有随机性
C .在对动、植物种群密度或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取样应具有随机性
D .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器官、任何基因
A
【分析】 1 、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2 、减数分裂过程:( 1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 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 3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 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子染色体随机移向任一极,但是着丝粒是自动断裂,不是纺锤丝牵引断裂, A 错误;
B 、减数分裂 I 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具有随机性,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B 正确;
C 、调查种群密度以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为了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取样应具有随机性, C 正确;
D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器官或任何基因是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 正确。
故选 A 。
下表表示某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其中比值 X= 甲种群数量 / 乙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 第 1 年 | 第 2 年 | 第 3 年 | 第 4 年 | 第 5 年 | 第 6 年 |
比值 X | 1.30 | 1.35 | 1.10 | 0.95 | 0.65 | 0.33 |
A .甲种群的数量从第 3 年开始逐新下降
B .乙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受自身密度制约
C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甲是捕食者
D .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乙种群逐渐占据优势
D
【分析】分析表格甲、乙两种群最可能为种间竞争,乙种群逐渐占优势,导致比值下降。
【详解】 A 、第 3 年甲种群数量 / 乙种群数量变小,不一定是由于甲种群数量的下降,也可能是乙种群数量的上升, A 错误;
B 、种群增长速率受自身密度制约,密度越大种内竞争越激烈,增长速率越小, B 错误;
C 、甲和乙最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属于反馈关系,两个种群数量都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 错误;
D 、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种间竞争关系,乙种群逐渐占据优势, D 正确。
故选 D 。
本卷还有30题,登录并加入会员即可免费使用哦~
该作品由: 用户李梦美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