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试题
当前位置:
学科首页
>
遗传的细胞基础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试题详情
难度:
使用次数:143
更新时间:2021-10-11
纠错
1.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某基因型为 AaBbdd 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基因示意图和配子形成时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依据图乙,写出该种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 DNA 数目的变化规律: _________________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2 )图甲所示细胞名称为 ___________ 。该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有 ________ 对。若 1 号染色体表示 X 染色体,则 2 号和 4 号染色体分别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通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的。

4 )图乙中的横坐标各数字中, __________ 表示基因 b b 的分开时期。

5 )请绘出与图甲的发生相对应时期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图像。(要求:区分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综合题
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下载试题
复制试题
【答案】

1 6→12→6→3

2 )    第一极体 0 常染色体和 X 染色体

3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 8 9

5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图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曲线中 0~ 6 可表示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6~ 9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 8~ 9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

图乙表示该雌性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卵原细胞染色体数为 6 DNA 数目为 6 ,间期 DNA 复制后成为初级卵母细胞, DNA 数目变为 12 , 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减半, DNA 也减半为 6 ,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DNA 也平均分配变为 3 ,因此核内 DNA 数目的变化规律为 6→12→6→3

2

该动物为雌性动物,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图甲细胞一定是第一极体;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已经分离,因此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 1 号表示 X 染色体,则 4 号一定是 X 染色体, 2 号是常染色体。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

基因 b b 在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上,故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乙的 8~ 9

5

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图甲细胞表示第一极体,基因组成为 aaBBdd ,因此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dd ,可以据此推出初级卵母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的情况,并且初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故细胞图像如图所示:

【点睛】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数目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曲线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
考点梳理:
根据可圈可点权威老师分析,试题“ ”主要考查你对 减数分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资料梳理”如下:
◎ 减数分裂的定义
减数分裂的概念与过程:

1、减数分裂概念的理解: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
(3)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复制→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减数分裂的知识扩展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进行的。
(2)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3)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复制→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比较:
①同源染色体:两条形状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②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③四分体:复制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姐妹染色单体,这对同源染色体叫四分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减数分裂的相关定理
与减数分裂相关的概念辨析: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1)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点数,有几个着丝点就有几条染色体。
(2)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点上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单体,这两条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
(l)同源染色体
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②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状大小一般不同。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
(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
4.联会和四分体
(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即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 =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 减数分裂的知识导图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曲线:



DNA与染色体的变化曲线识别方法

◎ 减数分裂的特性
细胞不同分裂图像的判断方法:

1.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图像
前期 中期 后期
有丝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必定成对)
不联会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着丝点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必定成对)
联会

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无同源染色体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着丝点分裂
2.“三看法”识别细胞分裂方式

3.一般来说,细胞分裂方式的识别还需要观察细胞外形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等。
(1)细胞板隔裂——植物细胞分裂;细胞膜缢裂动物细胞分裂。
(2)矩形有壁为植物细胞;圆形无壁一般为动物细胞。
(3)依据细胞质分裂方式的判断:
 
◎ 减数分裂的知识对比
表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母细胞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子细胞的数目   2个   雄性4个,磁性为(1+3)个
 子细胞的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
 最终产生子细胞染色体数  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子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组成 几乎相同  不一定相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配子)
 子细胞中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及DNA数量的变化
相同点 染色体都复制一次;出现纺锤体,均有子细胞产生,均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建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相似,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意义  使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特性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减数分裂的知识点拨
易错点拨:
1、同源染色体并非完全相同: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但也有大小不相同的,如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2、并非所有细胞分裂都存在四分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特有的现象,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进行联会,不存在四分体。
3、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染色体复制之后、着丝点分裂之前的一段时期,如有丝分裂前、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
4、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先复制后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联会是细胞进行正常减数分裂的基础。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着丝点分裂一次,染色体减半一次,DNA减半两次。
6、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其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原始生殖细胞,也能进行减数分裂。 7、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体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第一(二)极体、精子。
例 某动物的精子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脱氧核苷酸链数分别是(   )
A,32、16、64、64、128
B.32、8、32、64、128
C.16、8、32、32、64
D.16、0、32、32、64
思路点拨:精子是精原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得到的,其染色体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因此精原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16对,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复制产生的,1条染色体含2个染色单体,2个DNA,4条DNA单链。答案A
◎ 减数分裂的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1、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配子情况

产生的配子种类 说明
一个精原细胞 4个,2种(AB、ab或Ab、aB) 植物产生配子的结论,与动物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一个花粉母细胞产生的精子数量是8个,比动物要多)
一个雄性个体 4n个,4种(AB、ab、Ab、aB)
一个卵原细胞 1个,1种(AB或ab或Ab或aB)
一个雌性个体 n个,4种(AB、ab、Ab、aB)
 2、如何判断不同的精子是否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①如果在四分体时期,不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2种精子细胞。
②如果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脆形成4个、4种精子细胞。
③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完全相同,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④若两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恰好“互补”,则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⑤若两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有的相同,有的互补,只能判定可能来自同一个生物不同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例  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种类有 (   ) A.1种   B.2种   C.4种   D.8种
思路点拨: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形成2种类型的4个精子。但若一个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精子种类就应是4种。答案B
3、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是前者同源染色体变化为四分体,后者不形成四分体。
4、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有丝分裂的区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而有丝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二者是相同的。
5、细胞分裂与变异类型的关系
分裂方式 变异类型
无丝分裂 基因突变
有丝分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减数分裂的教学目标
1、理解减数分裂的含义。
2、正确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3、学会绘制减数分裂的某时期模式图像。
◎ 减数分裂的考试要求
能力要求:掌握/应用
课时要求:1
考试频率:常考
分值比重:0.5

登录并加入会员可无限制查看知识点解析

类题推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难度:
使用次数:130
更新时间:2021-07-13
加入组卷
题型:选择题
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复制
试题详情
纠错
加入组卷
进入组卷
下载知识点
版权提示

该作品由: 用户梁俊河分享上传

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可圈可点 ,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终身vip限时299
全站组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
立即抢购


0
使用
说明
群联盟
收藏
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