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湖泊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该湖中直接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
(2)有许多淡水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产卵,如果注入鲤鱼脑垂体提取液,可促进其产卵,这主要是利用脑垂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g。
(4)藻类产生的藻毒素在自然界巳知的毒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二恶英。目前巳被证明是肝癌的促癌剂,推测原因可能是藻毒素诱发肝细胞的______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
(5)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
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的较理想藻类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上题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B. 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C. 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D. 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农作物长势整齐,但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仍有分层现象
B. 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人的作用加强而逐渐加强
C. 农田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稳态
D. 防治鼠害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中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 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 。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 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 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 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41.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内的 的薄膜上。
4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体积的增大导致 缩小,影响细胞代谢。
4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
44.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监控和 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 进行的。
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
(1) 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该湖泊中露斯塔野嫁鱼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 (写出两种)、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
(2)若要将体长为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10kg,至少需要藻类 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容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填“偏高”“偏低”“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污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选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 ,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 。
现有两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Ⅰ和Ⅱ,Ⅰ和Ⅱ的生产者含有的总能量相同,据图分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Ⅰ、II中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B.Ⅰ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Ⅱ中现存消费者的总能量
C.I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于Ⅱ中的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Ⅰ中的生产者同化的总能尔大于消费者的总能量,但Ⅱ中的则相反
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某种甲虫以土壤中的落叶为主要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甲虫产生的能敏可流向生产者
B.该甲虫能促进落叶林的物质循环
C.该甲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次级消费者
D.该甲虫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不同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与能量分配如下表所示。
营养级 | 同化 能量 | 能量分配(单位:cal/cm2•a) | |||
呼吸 | X | 分解者 | 未利用 | ||
生产者 | 96.3 | 61.2 | 12.5 | 293 | |
植食性动物 | 18.8 | 12.6 | 2.1 | 29.3 | |
肉食性动物 | 7.5 | / | 微量 | 5 |
请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看,上图中还缺少 等成分。
(2)左图中A、D、C间的“→”除表示捕食关系外,还可代表能量流动和 的通道。请画出上图中碳循环缺少的过程 (用字母、文字和箭头表示)。
(3)左图中D粪便中的能量 (填“能”或“不能”)传递给C。
(4)表中X表示的能量去路是 。根据表中数据关系分析,从第一个营养级到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下列现象不是由全球变暖引起的是
A.海平面下降 B.我国农业生产力下降
C.北方干燥地区含水量下降 D.永冻土数量下降
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中因不同区域土壤湿度不同而生长着不同的牧草,这体现出群落的 结构。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鹰属于第 营养级。
(2)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麻雀和蝗虫的种间关系为 ,若麻雀所获得的能量来自于牧草,
来自于蝗虫,则麻雀每增长10g,至少需要消耗牧草 g。
(3)当因气候原因出现蝗灾时,鹰的数量将减少,主要原因是 。
(4)狼和野兔的行为活动信息可被对方感知,以利于反捕食和捕食,这体现出信息具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多代选择的结果是反应敏捷的野兔和跑得快的狼均得以生存,这说明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y
D.未利用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共5条具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
C.如果丁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乙的种群数量也可能减少
D.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受害最大的将是甲种群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做肥料,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农业生产中可利用信息传递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长期营养不良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D.若图乙表示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网),则应去掉A到D的箭头
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I.据图1回答:
(1) 填写生态系统的成分: C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II.据图2回答:
(4)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